2)第四百四十章 哪来的订单_超级能源强国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到钱,但又看着国外的企业莫名眼红。

  国外的企业。做的活少,赚的钱多,接的单少,得到的利润多。

  因此,国人常说产业升级,结构调整……

  然而,以苏城的眼光来看,90年代的中国,哪有什么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空间。

  最起码的一点,这个国家有8亿的农民,再没有什么产业结构,是比中国农业的附加值更低的了。

  不想办法将8亿农民中的大部分变成产业工人,这个国家的产业调整就是无根的浮萍。

  甚至,90年代初期考虑农民问题,都属于好高骛远。

  自93年开始的下岗浪cháo,将带来5000万人的再就业问题,比德国的适龄工作人口还要多。换言之,就算1993年的中国人开始发奋图强,把德国的所有工作机会都承揽过来,也不过解决了下岗再就业问题而已。

  产业调整什么的,不仅不能解决中国的问题,还会制造更多的问题出来。

  用不着苏城说的太细,丁志鹏顺着他的思路,自然而言的想了下去,最后又回过头来,问道:“看来,大华是做好产能扩张的准备了?你觉得,船舶行业能解决多少就业人口?”

  “直接就业,只能说保障目前的中国船企不陷入下岗的旋窝,间接就业的话,相关配套产业……几十万人的规模想来可以吧。”苏城保守的做出估计。

  丁志鹏连连点头。

  虽然从表面上看,外国的民选领导人,似乎很重视就业问题,而中国领导人似乎总是在说财政收入,但就本质上来说,两者是异曲同工。

  区别只在于,民选领导面对的是选民,所以要说选民关心的就业问题。中国领导面对的是上级领导,所以要说领导关心的财政收入问题。

  而就历史而言,中国的就业问题,始终是困扰中国高层,尤其是政策制订者的艰难议题。早期的上山下乡,就是为了解决青年的就业,如今的下岗政策,也将“再就业”的问题推上了风头浪尖。

  和外国领导人不同的地方是,中国的基层领导对就业本身的关注度并不高,反而是到了丁志鹏的地位,创造岗位就变成了一个重要的问题。

  考虑了一会,丁志鹏猛的回过神来,笑了笑,顺手提了一个茶壶,给苏城续上水,说道:“那么多的外国企业想给大华船业做总段工厂,让不少人吃惊啊。大家还在想,大华船业接下来会采取什么手段,继续扩张,这么看来,大华是要扩张产能了?”

  “联合扩张产能。对于两万吨以下的船舶,大华准备再做两年就放弃,从今年开始,也会慢慢减少自己制造的总段数量。”苏城说着解释道:“国内有很多2万吨以下的船坞,采用巨型总段造船法以后。能有效减少船坞的占用时间,船舶生产的速度会有一个极大的提高。

  请收藏:https://m.thjsl.org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